多语言弥补了创造性技能发展中外向性的不足

国立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语言、跨文化和创造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大五人格特征如何与会说多种语言并具有跨文化经验的人的创造力发展相关。事实证明,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可以使一个人更具创造力,并弥补沟通技巧的不足。此外,语言练习只能培养精神稳定的人的创造力。

多种语言弥补了创造性技能发展中外向性的不足
多种语言弥补了创造性技能发展中外向性的不足

文章发表在《国际双语教育与双语杂志》上。国立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语言、跨文化和创造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多语言和创造力之间的联系。他们之前发现,双语者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测试中的表现比单语者更好。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创造性问题创建许多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而聚合思维是从这些解决方案中选择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就是说,说几种语言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两个主要功能。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大五人格特质如何影响说多种语言和文化的人的创造力。大五人格模型是根据五个标准来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这种模式在20世纪末开始广泛应用,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使用。有不同语言的调查问卷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大五”特征的严重程度。

这项研究涉及来自 15 个国家的 261 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171 人。他们都讲多种语言,并且有融入其他文化的经验。参与者进行了发散思维测试,并完成了“大五”、外语水平、多元文化经历和跨文化能力的问卷调查。研究人员随后分析了多语言指数、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经历对发散思维水平以及五种人格特质指标中介程度的影响。结果,他们得到了两个结论,据科学家称,每个结论对于进一步的研究都很重要。

第一个涉及外向的人格特征。在大五体系中,它的特点是与外界的互动明显。外向的人精力充沛,经常经历积极的情绪。这些人同意参与引起情绪唤起的事情。在社会上,他们喜欢让自己出名并引起注意。低水平的外向或内向表明情绪克制,以及孤独和独立的倾向。内向者的特点是对周围发生的事件漠不关心,相对于具体的现实现象更喜欢抽象的想法,更依赖自己的优势和愿望而不是其他人的观点。

有许多出版物表明,外向性对创造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语言、跨文化和创造力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多语言实践可以让外向性较低的人表现出与外向性较高的人相似的结果。换句话说,使用多种语言弥补了创造性技能发展中外向性的不足。

“我们发现人格特质以及语言和跨文化实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语言和了解其他文化可以弥补一个人某些品质的缺乏。因此,缺乏外向特质会抑制创造性过程,但随着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这些创造性技能会得到提高。”高等经济学院语言、跨文化和创造性能力实验室主任阿纳托利·哈库林(Anatoly Kharkhurin )解释道。

第二个结论涉及神经质。当神经质高度时,一个人经常会经历负面的情感状态,如恐惧、焦虑、悲伤、抑郁、恼怒、愤怒、内疚和厌恶。他感到无助、疲倦,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这可能表现为情绪控制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喜怒无常、逃避现实。神经质程度低,表明适应能力强、抗压能力强、情绪稳定。神经质程度低的人往往是冷静、平衡和放松的。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保持冷静。

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仅在稳定性高的人中观察到;而在稳定性较差的人中则没有观察到这种联系。也就是说,要达到语言练习的效果,就需要情绪稳定。

“这项研究的结论在实践中对我们很有用。我们现在更好地理解了如何与内向的人一起工作,以及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拥有多种语言和文化的经验,却无法发展创造力。我们将这些知识用于PICK培训,其目标是培养多语言、跨文化和创造性能力。这项培训构成了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提供的额外专业教育计划的基础,”阿纳托利·哈胡林指出。